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首页|研究方向|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研究亮点|新闻动态|学术交流|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 实验室在国际顶刊《Advanced Ma...
· 实验室在学术顶级期刊Advanced ...
· 祝贺实验室老师荣获湖南理工学...
· 实验室关于协同调控:可控石墨...
· 实验室关于促使锂离子电池性能...
· 实验室关于利用新技术突破锂离...
· 实验室关于喷雾热解法成功研制w...
· 实验室关于多功能ENS-CNTs纳米...
· 实验室关于在Fe-Fe3N/3DNC复合...
· 实验室关于双网络水凝胶力学在...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实验室在学术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30 21:28  

近日,本实验室侯朝辉教授、周苗副教授在开发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关键负极材料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Regulating Preferred Crystal Plane with Modification of Exposed Grain Boundary Toward Stable Zn Anode”为题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IF18.5,SCI一区TOP期刊,材料科学类JCR排名第一)。我校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周苗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侯朝辉教授和中南大学方国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因其低成本、安全性高、理论容量较高等优点,水系锌金属电池(ZMBs)在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锌负极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锌枝晶、腐蚀等,是其商业化进程的严重阻碍。金属锌为密排六方结构,其电化学性能受其固有晶体学特征的影响,一方面,不同的晶面(如(100)、(101)、(002)和(103))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电化学活性;另一方面,晶界作为连接金属多晶体中晶粒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反应活性较晶粒内部更强,容易引发局部腐蚀,进而影响电池性能。因此,通过调控修饰锌负极的表面结构和晶界特性,实现更稳定的锌沉积和剥离,对于开发高性能ZMBs具有重要意义。

谷氨酸的刻蚀行为研究

锌负极电化学性能与表面微观晶面之间的内在机理研究

据悉,该研究采用简单的谷氨酸刻蚀法,选择性蚀刻晶面,一方面,降低了表面能,成功制备了以(002)晶面为主的新型锌负极;另一方面,谷氨酸蚀刻剂中的负电性羰基氧原子与金属锌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了界面保护层,可有效修饰Glu@Zn负极表面晶界。基于此,在0.5mA cm-2下,Glu@Zn负极对称电池可稳定运行4400h以上,平均库仑效率高达98.9%;即使在50%的深度放电条件下也能稳定循环超过250小时。此外,与NH4V4O10正极匹配的全电池在0.5 A g-1的低电流密度下,经400个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291.6 mAh g-1。鉴于该方法的简单有效性,将有力促进ZMBs锌金属负极的应用研究。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2092


关闭窗口

湖南理工学院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