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具有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更高的比容量和功率密度,但在其储能过程中发生的“穿梭效应”,产生的多硫化物不断溶解于电解液,从而导致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不佳。解决“穿梭效应”的关键,就在于提升电极材料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以及加快多硫化物的反应,减少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的趋势。基于此,课题组与湖南大学旷亚非教授课题组合作,设计的超薄Fe3C纳米片成功实现了多硫化物的吸附与转换,所得成果发表在SCI刊物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
作者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球磨等一系列预处理后,将生物质前驱体与硫酸亚铁混合,并于惰性气氛下煅烧,依据不同硫酸亚铁混合用量的产物作为对比。作者通过理论计算证明,超薄Fe3C可有效吸附多硫化物,而采用文中方法的制备的复合体材料,其Fe3C层的厚度仅有1nm。对材料的电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在0.1C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展现出高达1530 mA h g-1的初始容量。
该论文题目为“Ultra-thin Fe3C nanosheets promote the adsorption and conversion of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李焕新博士,实验室侯朝辉教授与湖南大学旷亚非教授和周海晖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sm.2018.08.016

